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

紫口鐵足話天青

紫口鐵足話天青

翁念叔
  
    從事陶藝工作也有幾年的時間了,研發安全無毒的釉藥,一直是個人創作的理念與中心思維。從早期的柴燒創作追求自然落灰的質樸之美,到近年來以天然土石和灰類入釉,燒製而成的天目與青瓷,堅持不用任何化學合成的氧化物著色劑,可謂一路走來始終如一。
 
  凡是對中國的陶瓷發展史有研究的朋友都知道,有宋一代,單色瓷的燒製可謂當時世界之最,甚至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境界,不論是北方汝窯、定窯、鈞窯抑或南方龍泉窯、修內司窯、郊壇窯、建窯…..等,不僅當代名聞遐邇,也讓後人因喜愛而競相仿製,更開啟了其後元明兩朝的青花發展史,隨著中西交通的拓展,在全世界大放異彩。君不見今日世界蘇富比拍賣中心所拍賣之青花瓷動輒上億,甚至日本更以中國之曜變天目為其國寶,這是中國人的驕傲,但也是我們的負擔!
 
   說負擔一點也不沈重,嚴格來說,是一種錐心的痛。因為歷代的戰亂早就讓這些名瓷的釉方消失殆盡,加上清末外強侵入頻仍,珍貴的文化國寶幾乎被搜刮一空!曾經盛極一時的宋瓷,留給後人的竟只是一座座破敗的古窯址和成千上萬堆積如山的殘片。
 
  拜科學進步之賜,透過對殘片的分析和檢驗其中的元素,近代有許多陶藝家已成功的複製了各式天目及汝窯系列的青瓷(如江有庭、蔡曉芳、許德家….等前輩)。然而這些成功的範例並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慾和眼界,因為我清楚的知道,在那些璀璨華麗、溫潤如玉的釉色背後,氧化鋇、氧化鋯,還有金屬發色劑(例如稀有元素氧化釹)是最大的功臣。
 
  我的理想是師法自然,以古人之法燒出傳統的天目與青瓷。何謂古人之法呢?說穿了,就是所有釉藥原料都使用天然土石和灰類,不添加任何金屬氧化物和發色劑。
 
  這樣的研發過程當然很辛苦,手邊也沒有任何一本可供參考的資料,加上天然的物料變異性高,動輒發生窯變狀況,僅僅憑著個人的堅持和毅力,歷經數載寒暑,終於成功燒出了與宋朝殘片相似度達百分之九十五的兔毫天目,還有南宋官窯的天青釉。
 
  有關南宋官窯的歷史文字記載並不多,但咸信是因為靖康之役後,宋室南渡,遷都臨安(今日杭州),因為倉皇逃難,大部分祭天的玉器留在北方,因之責成陶匠以陶仿製儀式用的玉器,也就是後世南方青瓷的濫觴。
 
  南宋官窯到底在哪裡?根據考古學家發現有兩個地方,一個是修內司官窯,一個是烏龜山的郊壇下官窯。所謂官窯,就是由皇室主辦,生產皇宮專用瓷器的窯場。
 
  南宋官窯傳世的器物並不多,但共同的特徵是釉層厚,胎體薄,釉面開片如冰裂,質感如玉,色呈天青。
 

  何謂青?簡言之,一種非藍非綠,卻介於藍綠之間的色調(或說綠中帶藍),就是青。宋人有詩云:「雨過天青雲破處,這般顏色作將來。」將青瓷釉形容的最是淋漓盡致,但也十分模糊,而且並沒有點出天青釉的真正意涵。

  近代對於這種天青的釉色掌握的最好的莫過於日本人,他們利用如氧化釹、氧化鍶等稀有元素入釉,釉色溫潤,璀璨如藍天。然而這樣的釉色並不耐看,因為僅有天青之色,卻無天青之神!
 
  要發現天青的祕密,就必須從中國人的哲學去思考,例如中國人的銅錢外圓內方,取之於天圓地方之意,而天青,除了意指此種青色瓷器專供皇室所用(古代皇帝自稱天子,乃天之代言人),個人更認為,要符合天青之標準者,除了天青色,更要有紫口鐵足,亦即紫色口緣為天,鐵足為地,有天有地,才是天青之神!
 
  準此,個人以含鐵土石入釉,除了長石之外,還加入了苗栗三義的原礦土,高雄六龜的天然釉漿,宜興紫砂土等,佐以木灰、骨灰、稻殼灰為輔,再以苗栗三義原礦土做胎,成功的燒出紫口鐵足的南宋官窯天青釉,釉肌溫潤如玉,開片大者有如冰裂,小者如蟹爪似柳葉,色呈灰藍,層次分明,紫口鐵足相映成趣。因為所有物料取自天然,加上陶土為胎,在強還原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小黑點,古人謂之「飛青」,那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,個人並不認為那是一種瑕疵,畢竟相對於一些以高純度的化工物料為釉,瓷土為胎,所謂無暇的精品而言,這樣的瑕疵可能會讓人和藹可親一些,因為自然,就是美!
 
  雖然目前紫口鐵足的天青釉已經成功的研發出來,然而在個人的創作過程中,這仍然只是個過渡,展望未來,柴窯釉燒,以古人燒窯之法,燒出真正的官窯天青和天目釉,才是我未來幾十年要追尋的目標。
 

  最後要說的是,因為喜歡宋瓷之美而開始做陶,但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陶藝家,相反的,午夜夢回時,卻不只一次夢見自己前生是活在宋朝苦守寒窯的小陶工,或許便是這樣的機緣,讓我一路走來無怨無悔,我希望斷絕了八百年的宋瓷能從我這裡接續下去,不要功成名就,只是一個承先啟後的小逗點,這樣的希望,會不會太奢侈了一些?

 

筆者現為陶藝創作者,教師,福鑫茶業邀展作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